哈佛大學榮譽教授、天文學家羅伯特 · 柯什納 (Robert Kirshner) 正關注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:中國是否正在秘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?這項潛在的巨型項目,不僅可能威脅美國在天文學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,甚至可能為中國帶來軍事優勢。
儘管中國方面未正式承認,但相關線索陸續浮現。
今年 1 月,中國國有企業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 (Nanjing Astronomical Instruments) 在社群媒體上透露,中標了一個價值 2,200 萬美元的項目,旨在為一台 48 英尺的望遠鏡建造穹頂。
4 月份的社群媒體貼文也顯示,有學生參觀某科研機構時,研究人員向他們展示了這種望遠鏡的鏡面排列。此外,一位中國頂尖天文學家曾對官媒表示,他希望在退休前完成這台望遠鏡。
柯什納教授對中國的低調態度感到不解,他認為如此重大的項目「按理說,他們應該會大張旗鼓地宣傳一下。」
若中國確實正在建造這台大型望遠鏡,其背後動機引發了廣泛討論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(NASA) 天文台以及哈勃 (Hubble) 和詹姆斯 · 韋伯 (James Webb) 太空望遠鏡的非營利組織負責人馬特 · 芒廷 (Matt Mountain) 提出了兩種假設。
第一種假設關乎天文學的雙重用途。芒廷指出,天文學的進步對科學和軍事都具有益處。正如天體物理學家奈爾 · 德葛拉司 · 泰森 (Neil deGrasse Tyson) 在其著作《戰爭幫凶》(Accessory to War) 中所強調的,巨型望遠鏡不僅能觀測遙遠的恆星和行星,也能用於監測軍事衛星,這為其帶來了潛在的戰略價值。
第二種假設則著眼於長期戰略。芒廷認為,中國政府可能正在大力投資天文學,以激勵年輕一代投身科學領域,從而在未來幾十年內超越美國。他強調:「天文學是通往科學、技術、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入門級學科。」這項投資被視為一項長遠的國家發展策略,旨在培養未來的科研人才。
在現代天文學領域,美國研究機構的實力一直堪稱強大。根據柯什納教授的統計,在過去半個世紀裡,23 位專注於天體物理學的諾貝爾獎得主中,有 18 位在美國工作。這項統計數據凸顯了美國在天文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。
然而,中國潛在的巨型望遠鏡項目,無疑將對現有的全球天文學格局構成挑戰,並可能預示著一場新的科技競賽。
這項神秘的望遠鏡項目,不僅牽動著科學界的神經,也引發了地緣政治的考量。隨著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崛起,其在太空探索和天文學方面的雄心也日益顯現。
未來,這台望遠鏡是否會成為中國在科學和軍事領域取得突破的關鍵,仍有待觀察。
新聞來源 (不包括新聞圖片): 鉅亨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