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《路透》周三 (6 日) 報導,美國與印度歷經 5 輪談判後,原先被寄望在 8 月 1 日前敲定的貿易協議宣告破裂,雙方官員披露,政治誤判、錯失訊號與分歧導致談判失敗,讓雙邊價值逾 1,900 億美元的貿易關係陷入緊張。川普總統已對印度商品課徵 25% 關稅,並揚言「在未來 24 小時內大幅提高」,同時批評新德里購買俄羅斯石油「助長戰爭」。
印度官員原先預期川普將於期限前宣布協議,甚至向媒體釋放關稅可望降至 15% 的訊號。然而,美方轉向與日本、歐盟等夥伴簽署協議,甚至對巴基斯坦提出更優惠條件,最終令印度措手不及。
談判破局細節曝光
4 名印度官員及 2 名美方官員透露,雙方原已在工業品零關稅、逐步降低汽車與酒類關稅,以及擴大購買美國能源與國防產品等議題達成技術共識。印度亦願意加碼購買最多 250 億美元美國能源,以縮小 470 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逆差,並同意推進雙邊貿易至 2030 年達 5,000 億美元。
不過,雙方在農業與乳製品進口上仍有歧見,且印度誤判川普「大協議」的言論,誤以為協議在望,導致立場趨強,反而觸發美方要求更多讓步。白宮官員指出:「我們從未達到認為足以稱為協議的程度。」
與此同時,川普先後與南韓、日本及歐盟達成協議,例如南韓以 3500 億美元投資、增加能源採購及稻米和牛肉讓步,換取 15% 關稅,成為印度難以匹敵的範例。
川普加碼關稅威脅
談判破裂後,川普除延續 25% 關稅外,還威脅「大幅調升」,並指責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。印度官員承認過程中缺乏高層直接溝通,總理莫迪因顧慮川普涉印巴議題言論敏感,最終未致電白宮。
美方人士則認為,川普與莫迪的直接通話可能有助敲定協議。雙方官員均表示,談判仍有機會恢復,美國代表團預計本月稍晚訪問新德里,印度則檢視農業與乳製品領域可能讓步,並考慮在價格合適時以美國能源取代部分俄油進口。
新聞來源 (不包括新聞圖片): 鉅亨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