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《CNBC》周一 (11 日) 報導,輝達 (NVDA.US) 和超微 (AMD.US) 同意將對中銷售營收的 15% 上繳美國政府,換取重新進入中國市場的許可。分析師認為這項川普政府主導的「不尋常」協議,反映出川普的「交易」本質,但類似模式不太可能推廣至其他產業。
《金融時報》報導指出,兩家半導體廠商將分享 15% 的晶片銷售營收,換取出口許可證,以利在中國銷售輝達的 H20 晶片和超微的 MI308 晶片。
輝達向《NBC News》表示:「我們遵循美國政府制定的全球市場參與規則。雖然我們已數月未向中國出貨 H20 晶片,但我們希望出口管制規則能讓美國在中國及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。」該公司強調,美國不能在 5G 領域失利後再失去產業主導地位,「如果我們積極競爭,美國的 AI 技術架構有望成為全球標準」。
重返中國市場的代價
輝達的 H20 晶片是專為符合對中出口要求而開發的產品。這款晶片此前因出口管制遭到禁售,但該公司上月表示有望獲得對中出口許可。
超微同樣在 7 月宣布將恢復 MI308 晶片對中出口。
當時市場並未預期恢復對中銷售會附帶條件或營收分成要求,相關消息一度引發慶祝,因為這意味著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市場重新開放。
周一兩家公司股價在盤前交易僅小幅下跌,顯示投資人並不認為這項協議構成重大利空。
Quilter Cheviot 全球科技分析師 Ben Barringer 向《CNBC》表示:「從投資角度來看,這依然是正面消息,畢竟 85% 的營收勝過完全無法進入市場。關鍵問題是輝達和超微會否調漲 15% 的售價來轉嫁成本,但總體而言,能夠銷售產品總比將整個市場拱手讓給華為來得好。」
華為是兩家美國晶片廠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。
不過,長期而言兩家公司仍面臨不確定性。The Asia Group 數位業務合夥人暨共同主席 George Chen 指出:「短期內,這項協議為兩家公司的對中出口提供了確定性。但長期來看,我們不知道美國政府是否會要求更大比例的分成,特別是如果對中銷售持續成長的話。」
川普式的「交易藝術」
多位分析師向《CNBC》表示,這項協議雖然「不尋常」,但符合川普的一貫風格。
Barringer 分析:「這是個正面發展,儘管有些特殊,感覺就像川普總統會做的安排。他本質上是個談判高手,願意讓步但必須有所回報,這確實開創了特殊先例。」
Counterpoint Research 合夥人 Neil Shah 將這項營收分成形容為「源頭徵收的間接關稅」。
The Futurum Group 執行長 Daniel Newman 則在社群媒體 X 上形容,這項措施就像是「在中國做生意的稅收」。
模式難以複製
不過分析師普遍認為,類似協議不太可能推廣到其他企業。
The Futurum Group AI 業務負責人 Nick Patience 指出:「我不認為這會延伸到對美國經濟同樣重要的其他領域,例如軟體和服務業。」
美國將半導體視為戰略科技,因為它們是 AI、消費電子產品乃至軍事應用的基礎。因此美國對晶片實施了不同於其他產品的出口管制制度。
George Chen 表示:「半導體是非常獨特的產業,『付費參與』策略對輝達和超微可能有效,因為關鍵在於獲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。但蘋果 (AAPL.US) 和 Meta(META.US) 等其他企業的商業模式和對中服務更為複雜。」
中國的兩難處境
半導體已成為高度敏感的地緣政治話題。過去兩周,中國對輝達晶片的安全性表達關切。
上月底,中國監管單位要求輝達就潛在安全漏洞和「後門程式」相關報導進行「說明」。輝達否認其晶片存在任何後門程式。周日,在中國官媒相關帳號再度指控後,輝達再次否認 H20 半導體存在後門。
中國政府尚未對此營收分成協議發表評論。
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 Shah 分析:「對中國而言,這是個兩難局面。他們需要這些晶片來推進 AI 發展目標,但向美國政府繳費會增加成本,而且考量到美國同意晶片商供貨,也讓人質疑是否存在美國的『後門』。」
川普與輝達、超微的協議料將在中國引發複雜情緒。一方面,中國對這項安排感到不滿;另一方面,中國企業可能仍希望取得這些晶片以提升自身 AI 實力。
(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; OTC市場股票除外,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。)新聞來源 (不包括新聞圖片): 鉅亨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