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咖啡巨頭星巴克 (SBUX.US) ,終於做出了其進入中國市場 26 年來最具里程碑意義的決策:出讓中國零售業務的控股權。這也意味著,中國市場的咖啡大戰將再次升級。
星巴克官方 4 日宣佈,將中國業務 60% 股權以 40 億美元的企業價值,出售給本土私募股權機構博裕資本,雙方成立合資企業。星巴克全球總部將保留 40% 股權,並繼續作為品牌與智慧財產權的擁有者與授權方。
這筆交易預計於星巴克 2026 財年第二季前完成,而星巴克預計其中國業務的整體價值(包含保留權益與未來授權收益)將超過 130 億美元。
這項交易意味著星巴克中國從過去的「直營主導」模式,正式轉向「本土協同」的新時代。分析人士認為,這不是一次退出,而是星巴克為應對中國市場的劇烈重構,所進行的一次深刻的戰略加速。
「第三空間」的困境
星巴克做出這一決定的核心動機,源於中國咖啡市場在過去數年間的快速擴容與競爭格局的劇烈重構。
星巴克長期以來依賴其高端的「第三空間」定位,成功完成了中國現磨咖啡的市場教育。然而,面對瑞幸咖啡門市數突破 2.7 萬家,和庫迪咖啡門市數超過 1.4 萬家等本土品牌,星巴克在「規模」和「速度」上明顯落後(截至 2025 財年底,星巴克中國門市數為 8,011 家)。
隨著消費者對咖啡的接受度大幅提升,但對價格敏感度也同步增高,星巴克的高端定位面臨挑戰。堅持原有的場景敘事,星巴克將不可避免地淪為小眾,錯失中國高速成長的市場紅利。跨國企業的決策機制和本地供應鏈整合速度,也難以跟上中國市場「通路碎片化」和「消費理性化」的腳步。星巴克亟需外部資源注入,以實現營運效率和市場反應速度的大幅提升。
內部轉型:劉文娟時代的復甦與瓶頸
事實上,在股權出售案確定前,星巴克中國內部已在 CEO 劉文娟的領導下進行了顯著的改革與調整。劉文娟「繼承」了前任董事長王靜瑛在星巴克集團「決策小組」中的關鍵席位,並推動了基於三大向度的改革:
- 產品創新: 推崇「硬核創新」,極度重視符合市場熱度的品類,例如零糖、非咖啡飲品(冰搖茶系列在 Q3 銷售額翻倍)。
- 價格策略: 針對下午茶、傍晚時段進行動態調整,謹慎地踏入新的價格帶,應對外賣大戰。
- 門市佈局: 對經營不善門市進行診治,並將開店觸角聚焦於相對下沉市場和年輕人新興場景,門市模型也轉向「小而美」(面積壓縮至 80-120 平方米,強化外帶功能)。
受惠於這些調整,星巴克中國在 2025 財年表現明顯上升,全年營收達 31.05 億美元,年增 5%,同店銷售額連續兩季正成長。然而,單靠產品與價格微調難以突破結構性瓶頸,組織決策和在地化協同方面的跨國企業慣性依然存在。星巴克急需引入強大的本土力量,作為轉型加速的「燃料」。
策略夥伴博裕 深諳「中國遊戲規則」
在眾多競購者中,博裕投資之所以勝出,除了提供「最好報價」外,更在於其對於星巴克既有文化、體系、模式的尊重,以及其深厚的本土資源賦能能力。
博裕投資是成立於 2011 年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,其投資版圖涵蓋阿里、美團、小紅書、SHEIN、寧德時代等,歷史基金淨內部收益率(IRR)穩定在 25% 以上。特別是其在咖啡茶飲領域的佈局,對星巴克中國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。
博裕曾投資瑞幸咖啡厚奶供應商塞尚乳業,有望為星巴克中國帶來降本與供應鏈優化的空間。此外,博裕的投資組合中包括深諳大規模、快速擴張模式的蜜雪冰城,這對星巴克加速門市拓展極具借鑒意義。
同時,近期博裕斥資百億入股中國高端商業代表北京 SKP,顯示其對高淨值人群與商業地產的深厚佈局。
星巴克全球 CEO 倪睿安表示,博裕在本地市場的經驗與專長,將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國市場、特別是中小城市及新興區域的拓展。博裕合夥人亦強調,將整合星巴克的全球專業能力與本地洞察,實現長期價值。
2 萬店的野心與挑戰
此次合作最明確的「遠景」是將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市規模逐步拓展至 2 萬家。要實現從 8,000 家到 2 萬家的飛躍,星巴克中國必須尋求更激進的增長模式。這意味著必須加速下沉市場的拓展,儘管星巴克已進入 1091 個縣級市場,但相比本土對手仍有巨大滲透空間。
同時,26 年間開出 8,000 家店的速度顯然難以滿足 2 萬店的野心,因此引入加盟模式,或更具靈活性的合作模式,成為必然選項。博裕在蜜雪冰城的經驗將為此提供參考。
從宏觀層面看,星巴克正走上類似麥當勞中國的本土化擴張道路:2017 年麥當勞引進中信與凱雷後,門市數量六年翻倍,成為其全球成長最快的市場。星巴克希望透過將營運主導權交予更靈活的本地夥伴,實現「效率與體驗、規模與品質」的可持續平衡。然而,挑戰依然嚴峻:
- 文化認同: 如何在快速擴張中,確保星巴克引以為傲的 6 萬名「夥伴」(員工)的文化認同不被稀釋?
- 品牌定位: 在整個華人咖啡茶飲市場「內捲」白熱化,品牌不斷追求性價比的背景下,如何讓星巴克的形象從「性價比存疑」轉為「性價比合理」,並重獲年輕人的青睞?
- 平衡藝術: 如何在門市的標準化與在地產品創新之間取得平衡,考驗著新合資公司的治理能力。
這次股權交易是星巴克為適應中國咖啡大戰所開出的一劑猛藥。本土資本的深度介入,將徹底改變星巴克中國的擴張速度與策略方向,預示著中國市場的咖啡大戰將再次升級。
(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; OTC市場股票除外,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。)新聞來源 (不包括新聞圖片): 鉅亨網